“阅读推广,扫码听书”(2019年第31期):「新语听书」连续斩获茅盾文学奖、中国好书,徐则臣的《北上》究竟好在哪里?

  发布日期:2019-10-18 10:58:59  浏览次数:
馆员小新 新语数字图书馆 前天

听新语  听经典| 第103

 

北上图1.webp

△下方扫码听书,边听边看

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著名作家徐则臣的新作《北上》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在他的眼中,运河不只是条路,可以上下千百公里的跑,它还是个指南针,指示出世界的方向。


中国古代的早期运河
运河是为发展水上交通,由人工开凿的河。春秋时代,位居长江以北的楚国为了问鼎中原,大兴开凿水道之举,楚国令尹先后主持开凿了两条运河,一条“通渠汉水、云梦之野”,叫“荆汉运河”,也就是把长江、汉水连起来了;另一条运河叫“巢肥运河”,这条运河使长江与淮河联系起来。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

 

北上图2.webp

京杭大运河形成示意图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王朝,结束了长达300余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公元584年,隋文帝任命著名建筑家宇文恺开凿渭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余里”(《隋书》卷二十四《食货志》)。隋炀帝即位后,营建东都洛阳,役使数百万人大规模地开凿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网。从大业元年至大业六年(公元605-610年),更是完全凭借人力开凿沟通了联系全国北方和南方的一条举世无双的大运河。隋代运河由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江南运河组成,成为中国运河发展史上一个新的开端,南北大运河的形成从此开始。
到了元代,统治阶级决定把隋、唐时弓形南北大运河改变为直线,不再绕道河南,而直接从淮北穿过山东,进入华北平原,抵达大都,并计划开凿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通惠河凿成之后,北起元大都(今北京),南达杭州,3000余里的南北大运河全部沟通,奠定了现在京杭大运河的基础。

 

北上图3.webp

元代大运河示意图
由于元代开凿的会通河“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明史·宋礼传》),为使它适应明代通运的需要,工部尚书宋礼主持重新开凿会通河的一系列工程,这项工程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竣工,至此,元代的南北京杭大运河真正实现全线通航。
经历了数朝的时空更替和历史变迁,到清代前期,中国的运河从1条发展到近40条,从最初的军事需要到后来的发展经济文化需要,从局部地区开凿到全国统一治理。

近代的京杭大运河
以南北大运河作为干线的大运河体系。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流经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 全长170公里)长10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81.3公里)长20多倍。
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商旅往返,船乘不绝”。晚唐诗人皮日休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大运河的开通,也大大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苏州、扬州、镇江、杭州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
清朝中后期,国力衰弱,黄河多次决口,淤塞河道。漕运随着海运和陆路运输的发展亦受影响。至清同治年间,漕粮改以海运,仅使用少量的运河漕运。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运河漕运停止,漕粮全部改折,即应缴纳税粮由银两代替,大运河漕运功能渐渐衰落。
2008年初,中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雪灾,暴雪造成高速公路瘫痪、铁路不畅。在铁路无法加大运输能力的情况下,古老的京杭大运河重新肩负起运输物资的责任且发挥了惊人的作用,它以超出通航设计3倍能力,提供了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成为电煤运输“生命线”。雪灾中的大运河,让人们意识到运河的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今天中国重要的物流通道之一。

 

北上图4.webp

北京市澄清上闸遗址
2014年6月,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的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北上》:一段河流的兴衰史
作为“70后”作家,徐则臣出生于江苏东海,从小对运河的熟悉,使运河成了他写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2014年为了《北上》的写作,徐则臣决定重走运河,做了大量的史料阅读和田野调查。
徐则臣笔下《北上可以说是第一部将京杭大运河当作主人公来写的长篇小说。小说从公元1901年说起,将两个意大利人放置到中国运河之上,直面20世纪早期重大历史,书写了一段跨越一百多年的运河故事。戊戌变法、八国联军,时局动荡,整个中国大地风雨飘摇。意大利人保罗·迪马克为了寻找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失踪的弟弟费德尔·迪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来到中国沿运河北上。谢平遥作为翻译陪同走访,他们从杭州、无锡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这一路,他们走过船闸、访问教堂、接触官府、偶遇平民,沿途各地风俗一一呈现,既是学术考察之旅,也是他们对于知识分子身份和命运的反思之旅。
一百年后的2014年左右,中国各界重新展开了对于运河功能与价值的文化讨论。当谢平遥的后人谢望和与当年先辈们的后代阴差阳错重新相聚时,各个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故事片段,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卷。小至一个鸡蛋在1901年的无锡和济宁可能卖一个什么价,一根意大利马尼拉方头雪茄用的什么火柴,大到2014年一个跑船的人如何展开他一天的生活,每一艘船在他的生命中占据了怎样的位置,在小说中都能看见细致的描写。
千年大运河,意义是多层次的,它是中国的一面镜子。作为中国地理南北贯通的大动脉,大运河千百年来如何营养着一个古老的国度,又是如何培育了一代代独特的中国人,敬请收听本期推荐图书《北上》。
本周推荐图书

 

 

北上图书封面.webp

本期推荐图书:《北上》

作者:徐则臣

播音:殷超

分类:中国名著 最新上线 获奖名篇 

 

衡阳市图书馆北上

《北上》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北”是地理之北,亦是文脉、精神之北。大水汤汤,溯流北上,本书力图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


——The End——

「新语听书」“70年70部长篇小说”见证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

「新语听书」见证70年 | “一带一路”上的红色故事

「新语听书」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回顾建国70年来的科技发展

听新语 听经典

 

新语数字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衡阳市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新语数字图书馆和衡阳市数字图书馆

 

【衡阳市图书馆阅读推广 2019年10月18日】   

附注:衡阳市图书馆有效注册读者可以使用读者自己的个人中心账号和密码成功登录新语数字图书馆,畅享更多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