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广,扫码听书”(2020年第11期):「新语听书」世界水日 | 从水患到水利,见证华夏民族治水英雄史

  发布日期:2020-04-01 16:05:39  浏览次数:
馆员小新 新语数字图书馆 1周前
听新语  听经典| 第124期

 

新语听书第124期图1.webp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来自新语数字图书馆19:57
扫码听书,边听边看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新语听书第124期图2.webp

水与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密不可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择水而居,与水为伴,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治水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国时期,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山岭,经过成都平原时,流速突然减慢,使得大量泥沙和岩石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河道堵塞。每当雨季来临时,往往会酿成水灾,而当降雨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

 

新语听书第124期图3.webp

直到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岷江峡内利用分水鱼嘴,把岷江水流分为内江和外江。

 

新语听书第124期图4-1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成就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是智慧与民力的杰作,被誉为世界水利史的奇迹;

 

新语听书第124期图5.webp

都江堰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为完成岭南统一大业,疏通粮道,下令开凿灵渠。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作为岭南航运的关键水道,成为沟通南北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新语听书第124期图6.webp

灵渠

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百姓,在前朝已有运河的基础上,修建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历代不断扩建,直到元朝才全线贯通,北起北京,南讫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开万世之利、德泽后世、连通南北的大动脉,在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语听书第124期图7.webp

京杭大运河


201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显示,世界各地数十亿人正遭受缺乏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困扰,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
事实上,早在1977年,联合国就曾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黄淮海平原发生持续干旱,缺水危机日趋严重。经历长达半个世纪的论证,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这个工程如今已经相当于从南到北搬运了2140个西湖,其中仅东、中线一期工程直接供水的县级以上城市就有253个,直接受益人口超1.2亿,减少地下水开采8亿立方米。

 

新语听书第124期图8-1

南水北调工程
华夏大地水系复杂、水网密集,可以说,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主题。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华民族的英雄治水史,听听那些宏大工程背后动人故事。


本周推荐图书


新语听书第124期图9.webp

 

本期推荐图书:《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作者:何建明,程贤章
播音:丑羊羊
分类:获奖名篇 有声党建

衡阳市图书馆《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人类离不开水,人类的生命源于水,人类进入现代化的今天,水更变得重要和不可少。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水的历史。中国的社会文明进步,皆与治水相关,治水史其实就是中国农耕文明史加工业文明史的总和。本书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The End——
听新语 听经典

新语数字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衡阳市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新语数字图书馆和衡阳市数字图书馆

【衡阳市图书馆阅读推广 2020年4月1日】  

附注:衡阳市图书馆有效注册读者可以使用读者自己的个人中心账号和密码成功登录新语数字图书馆,畅享更多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