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方名人在一起

  发布日期:2013-03-21 18:10:32  浏览次数:

 

     地方名人在一起在一起
 
李力人
 
我染指地方文献多年,那些地方名人们也略知我是搜集名人作品的小“名人”。因道相同,情相近,那些地方名人就投我所好,欣欣然与我交往。凡有得意之作,于是,肩扛手提,气喘吁吁爬上我馆五楼,直往我怀中投来。我视之,如获至宝,必先顶礼拜读,待领会其精神实质后,欣欣然摆在我馆地方文献展柜中,供读者欣赏。
 工作之余,我喜欢伫立在展柜前,瞻仰那琳琅满目的地方名人作品,心中燃起了对名人的敬佩,自感有幸在地方名人氛围中工作,于无声处得到了名人的真谛。我想那“蓬荜生辉”的话儿,好似对我说得。
闲时,我常翻看地方名人作品,发现达官贵人的作品,多以政论、书法见长;颐养天年,退位官人,又多以诗词、楹联为长;门无结驷之迹的寒士,又多以小说、散文见长。前者大作,难以觅到;后者大作,倒是来之容易。因困于职责,我常狂旧书市场,前者的作品在地摊上赫然有现,一问售价,只售原书的十分之一,其个中原因,颇耐人寻味!
我心地诚实善良,最怕见那“穷僻陋巷”的名人。每当遇那名人怀揣大作,气喘吁吁爬上我馆五楼时,我见其面带黎黑,眸布血丝,双指熏黄,入门弯腰驼背,从怀中掏出作品,寒暄道:“贱作、贱作,请多多斧正。”我见之,心不禁为之而动,忙备清茶,叫坐,道声问好。那“陋巷”名人见我如此热情,竟也眼睛一亮,嘴上喃喃地说道:“谢谢!谢谢!”
品茗闲谈时,话儿聊起写作时,那名人扬起满布血丝的眸眼说道:那是吾心中之感,它缠绕吾多年,吾想吾余年所剩无几,于是述于笔端。夏熬三伏,冬熬九九,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媳妇熬成婆婆且不必说它,但那要命的是文章总要变成铅字,世人方才认可,这又得勒紧裤带,身子瘦了又瘦,牙缝中挤了又挤,好不容易“弄”个书号,付梓刊印时,那久违的笑容方在我脸上泛起,细想为那稿醉,还不知找何人去寻?
我听之,凄然一笑,同情的泪儿往心中直流。我眉眼儿轻垂,低声说道:“唯唯又唯唯。”
待名人起身告别时,我代表敝馆,恭恭敬敬赠予“衡阳名人作品”入藏证。惜别之时,紧握名人双手,嘱托道:“多出作品,多出精品,为弘扬我市地方文化多作贡献。”那名人扬起眉眼,谦虚地笑了笑,说道:“岂敢!岂敢!谈不上贡献,拙著行世,反被行家见笑了。”
 我与名人一席交谈,吾茅塞顿开,受益非浅。我于是对地方名人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足迹遍行七县五区,风餐露宿,大力搜集,广泛征集,天天陈列,日日换新。我想一个地区的文化繁荣,不就是这些名人、名家的作品在荡起双桨,漾起浪花,引来一波又一波的涟漪吗?
 我不想成为“名人”,也成不了“名人”。“名人”写作,要有天资聪悟,要有创作激情,要有文学功底,还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对我这个凡人来说,是不可思量的。我虽成不了“名人”,但我愿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为地方名人服务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