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公共图书馆回访调研综述

  发布日期:2013-03-21 18:30:14  浏览次数:

  

2010年4月下旬,中国图书馆学会、湖南图书馆、北京大学信息传播研究所、衡阳市图书馆、湘潭大学知识资源管理系共同组织调研组,对湖南省衡阳市公共图书馆近五年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此次调研作为五年前引起图书馆界震动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衡阳市县级公共图书馆调研的回访,旨在以中部地区的衡阳市为例,掌握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真实情况,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环境下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之路。
1    调研背景
1.1 “衡阳调研”影响深远。2005年7月,湖南图书馆、衡阳市图书馆和北京大学信息传播研究所联合进行了衡阳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调研。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揭示了当时我国中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的“人吃书”、“书吃人”现象,提出了“制约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判断,指出了振兴我国县级图书馆的突破口是基本保障的实现、馆长水平的提升、服务效益的改善。该调研报告在2005年中国科协年会上发布并经媒体报道后,被300多家国内外媒体转载。中共中央外宣办主编的《互联网舆情[2005]231期》转发调研报告的节选,李长春和陈至立同志先后就此问题作出批示,文化部据此进行专题研究并形成“援助贫困图书馆计划”。同年10月底举行的中国图书馆学会首届“百县馆长论坛”即以该调研报告作为主旨报告。调研报告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县级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大讨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华读书报、东方早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均做过专题讨论。为提升县级公共图书馆馆长的水平,中国图书馆学会从2006年开始组织“全国图书馆志愿者行动”,遴选全国优秀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县级公共图书馆馆长进行系统培训,衡阳市成为首届志愿者行动三个承办地之一。到2010年,这项培训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实施,累计培训县级公共图书馆馆长2800多人。2009年,“全国图书馆志愿者行动”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2005年衡阳市县级公共图书馆调研由于其成果影响深远,被业界称为“衡阳调研”。
1.2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处于黄金时期。2005年11月中央“两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2007年8月中央“两办”发布《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08年《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相继颁布实施。这些政策和国家标准的出台,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各地纷纷提出的“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战略中,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均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最近,温家宝和李长春同志分别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和落实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用新的理念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目前,文化部已经启动全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工作,同时正在设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项目)”的实施方案,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三届全国百县馆长论坛”即将于5月份举办,本调研组的部分成员直接参与了这些工作。
基于以上因素,通过对衡阳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回访调研解剖典型、观察变化、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对促进我国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的基层图书馆在“十二五”期间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调研的筹备
较之五年前的调研,这次回访调研筹备时间更长。2009年底提出设想,2010年3月着手制定方案,经过主办单位反复斟酌、协商,4月初确定调研组构成和调研目的、内容及行程,并最终敲定调研工作方案。
2.1   调研组构成。调研组由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组副组长李国新牵头,成员包括湖南图书馆副馆长邹序明,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副研究员卓连营,衡阳市图书馆馆长刘忠平,湘潭大学知识资源管理系主任文庭孝,《图书馆》执行主编陈瑛,湖南图书馆合作协调部主任李月明和衡阳市图书馆书记申国亮为成员的联合调研组。应主办单位特邀,《人民日报》记者朱基钗全程参加。
2.2   调研目的。此次调研旨在通过对2005年调研过的衡阳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回访调研,审视2005年以来党和政府一系列有关公共文化建设方针政策实施的成效、带来的变化、存在的问题和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作用;通过典型分析,提出未来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思想、理论、事实、路径等方面支撑。
3   调研过程
4月21日至27日,回访调研组先后调研了衡阳市图书馆、衡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衡阳县图书馆、衡南县图书馆、祁东县图书馆、珠晖区图书馆、耒阳市图书馆、常宁市图书馆、衡东县荣桓图书馆、衡山县图书馆、南岳区图书馆,通过现场考察、听取情况介绍、现场提问、发放调查表格等多种形式,了解当地政府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政策措施,馆舍建设与设备配置情况,经费保障、人员队伍、文献资源保障及读者服务的变化与现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文化共享工程”、“中华古籍保护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对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带动和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公共图书馆与其他机构、设施的合作,公共图书馆运行机制改革,当地制约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在调研过程中,虽然时间较紧风尘仆仆,但良好的互动氛围贯穿始终,调研组专家实事求是地审视各馆的办馆理念、管理方式、运行机制、服务效益,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文化政策,推荐先进地区的办馆经验,为发展衡阳市图书馆事业献计献策。而被调研的图书馆都积极配合,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为调研的科学客观提供了保障。调研组针对各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了衡东县荣桓图书馆、南岳区图书馆等好的典型,特别是衡东馆在经费投入、馆舍条件等方面比其他馆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做出了可喜成绩。
调研总结汇报会于27日举行,调研组全体人员,湖南图书馆馆长、湖南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张勇,衡阳市文化局副局长左琼颖,《高校图书馆工作》副主编敬卿,衡阳市公共图书馆馆长代表及人民日报、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衡阳电视台都市频道等公共媒体记者共30余人与会。张勇馆长主持会议,邹序明副馆长介绍本次调研的背景、意义和基本情况。李国新教授代表调研组作总结汇报,概括了过去五年衡阳市公共图书馆发生的积极变化,肯定了其取得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本结论,并以衡阳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为例,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策。衡阳市文化局副局长左琼颖对回访调研工作表示感谢,认为这次调研同时也是一次“三下乡”(送精神、送学问、送信心下乡),并表示将根据调研反馈情况进行工作思路的调整,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努力推动衡阳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会的媒体记者自由提问,调研组专家一一作答,现场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刘忠平代表衡阳地区图书馆讲话,感谢专家们在调研期间对衡阳市公共图书馆事业所起到的指导工作、鼓舞士气、宣传政策、指明方向和传经送宝等作用,期望本次调研成为衡阳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新的起点。
4            基本结论
4.1   进步明显。一是各级政府部门对公共图书馆的认识明显提高,财政投入逐步增加,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的政策得到基本落实;二是馆舍条件有了较大改善,11所被调研馆中有6所进行了新建、改建、扩建;三是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的深入开展,基层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4.2   问题集中。问题之一:投入不足与投入浪费并存。总体上看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但由于缺乏必需的运行经费,对馆舍和人员经费的投入形成事实浪费。问题之二:人才匮乏与人员庞杂并存。现代化服务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才、数字化网络化服务人才奇缺,而大部分县级图书馆都存在人员超编现象。问题之三:资源贫乏与资源闲置并存。一方面图书少、新书更少,对读者吸引力不够,另一方面文化共享工程丰富的数字资源大量闲置。问题之四:图书馆公共性退化。图书馆藏书、馆舍、馆员、投入和服务的公共性都有退化趋势。问题之五:管理体制和机制急需改革。
4.3   制约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仍然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大多数县级公共图书馆基本解决了生存问题,“人吃书”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书吃人”现象基本消除。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主要矛盾由求生存变为谋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人吃楼”、“资源闲置”、“在编不在岗”、“用人不专”、“财权事权不匹配”等新现象。
4.4   立法迫在眉睫。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其原因最终都指向专业法律和行业规范的缺失,这应该是制约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专业法律出台之前,应先制定实施图书馆人员准入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图书馆服务标准、办馆效益评价机制等。
5            结束语
短暂的调研工作已告一段落,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但由于调研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加之专家们不顾疲劳乐于奉献,调研对象积极配合,这次回访调研第一步目的已经达到。下一步将对调研所得情况进行深度分析、整理和研究,以多种成果方式提交国家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从而为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工作、为全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工作提供支撑。